在陳建華的人生格言里,我們聽到太多熟悉卻不常念叨的字眼,它們被傳唱了幾千年,它們有些被漸漸遺忘,但它們從未遠離;它們喚醒了我們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向往和親切感;它們讓我們對生活的艱辛和成長的收獲深懷感激;它們讓我們更接近尋找幸福和成功的路徑……陳總希望盡自己綿薄之力,將它們傳承下去;他也正在自己的一言一行當中,傳遞著這個時代需要的正能量。
【忠誠于國家——“人必須要愛國!”】
陳建華是在20歲那年拖家帶口來到武漢的,談起往事,他首先感謝的就是國家,他說“沒有國家改革政策,我不可能來到湖北,來帶武漢,不可能有今天的昌華電氣。從溫州到武漢,這在我的父輩那時候是難以實現的!”所以陳總閑談之中也總是不忘感激國家,并提倡要忠于我們的祖國,有國才有家,人必須要愛國。
當陳建華熬過走街串巷賣小零件和批發兼零售的小門面時光,終于在江夏區政府的支持下,初在岱家山街開起自己的電器工廠的時候,他就把廠取名為“昌華”,意為“昌盛中華”!
【百善孝為先——“社會的養育之恩呢?”】
陳建華是個孝子,也是家里的長子,小時候家里條件差,孩子又多,父母親養育他們很不容易,如今都已經成家立業,陳建華作為老大,每每帶頭給老母親送錢送物,陪母親出國旅游,弟弟妹妹們看在眼里,自然也會身體力行的去做,這個“帶頭”的作用,陳總認為,拿到社會上也是行得通。
他坦言,現在社會在發展,文化層次也越來越高,現代人的孝道卻做的越來越不好,昌華每年資助的長江職業學院“感動校園”獎學金,便是鼓勵孝順的孩子,鼓勵有德行的孩子,包括孝順父母,勤勞,勤奮,節儉,進取等等散發正能量的孩子,以此帶動整個社會行孝崇德的風氣。
陳總說,“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,我們要孝順,要回報,那社會對我們有恩怎么辦呢?”
【飲水思源,知恩圖報——“我感謝國家,感謝湖北,感謝政府,感謝競爭對手……”】
陳總是個知恩圖報的人,他從溫州過來武漢,白手起家,對自己一路走來的各種人事物,政策支持,都滿懷感激。他反復說,“是湖北這片土地再一次養育了我,我要回饋社會,回饋給湖北。”
2008年四川地震時期,陳建華先后組織昌華上下進行兩次大規模的捐助行動,當他從電視上看到地震的情況,他的心都揪起來了,馬上組織昌華全體員工從外面收購開關、變壓器,鼓勵車間工人連夜加班一個星期,趕工制造出來一批災區急需的電氣設備,價值140萬元的8臺箱變裝滿五輛大卡車,他親自帶車隊5月24日出發,5月28日便到達雙流機場,交付給相關人員。陳總和車隊回到武漢以后,昌華所在的開發區政府也在組織民眾和企業募捐,陳總二話沒說,又組織全體員工捐出十萬多元善款,其中陳總個人八萬多。
自此,陳建華和昌華集團打開了回饋社會的通道,他說“教育是能改變一個國家國力的發展大計,我要盡我的能力支持教育。”
昌華每年在中國科學研究院武漢教育基地發放“昌華獎學金”。這里都是一批高精尖的孩子,他們大多為研究生、博士,所學和畢業之后所從事的工作,都是為國家發展和增強國力而進行的科研項目,陳建華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祖國發展,支持自強不息的中國夢。
每年昌華還發給長江職業學院的“感動校園”獎學金,這是純粹的公益行為,陳總說,“我也是窮孩子出身,我的資助如果能讓孩子們更多學習機會,那是高興地事了。同時這些感動校園的孩子,他們的事跡、言行,能給這個社會帶來正能量,帶來好的風氣,這本身就是值得鼓勵的。”
陳總做的每一件事業,從辦廠,到獎學金,到扶貧,似乎都是偶然的機緣巧合,就在去年,陳總在革命老區團風縣杜皮鄉辦起一個扶貧項目——九龍灣風景區。當地政府聽說陳總樂于公益事業,便帶他去貧困縣考察,先去了紅安縣,陳總說我一直鼓勵教育,辦個學校吧!對方說,不用不用,我還帶你去個更貧困的縣,后來到了團風縣,陳總說,這里的確困難,那就這里辦個學校?對方說,不用不用,這里已經有政府捐助的學校了,您真心想幫助我們老百姓,就搞一個扶貧項目吧。
杜皮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,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,建立了“漢流”組織建立了農村基層黨組織,建立了抗日武裝組織,建立了農民協會組織。記載有5183人參加不同革命時期的武裝斗爭,294 名在冊革命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,培養和造就了如方毅、劉西堯、張體學、漆少川等老一輩革命家,孕育了縣團級以上領導68人。而且杜皮鄉自然旅游資源豐富,與武漢市四大風景區之一道觀河風景區隔水相望,有著名的黃岡革命烈士陵園和龍王山避署休閑勝地及大小林場7個,近12個水庫在轄區內星羅棋布,形成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和山水人文景觀資源。
九龍灣風景區位于黃岡市團風縣杜皮鄉鐘崗林場,有著優越的整體項目規劃和良好的投資環境。森林植被資源豐富,小氣候優勢明顯,具備天然型的豎向景觀層次。目前在建的九龍灣風景區,已引進中科院植物培養技術,種植靈芝等藥材和功能性蔬菜。九龍灣項目可帶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,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,可激活文化旅游發展體制,同時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,能有效推進杜皮鄉的新農村建設
陳總一顆回報湖北的心,加上溫州人的商業頭腦,九龍灣風景區項目建成后,不但會解決老百姓的荷包問題,還能將革命老區的風貌展現給更多后人,當然也能創造可持續的經濟效益。
陳總還感謝他的競爭對手——長興電氣老總,他們是老鄉,創業之初,昌華還只能生產電氣設備的外殼,由于缺乏專業技術知識,生產的外殼有時候不合格,但是長興給昌華機會,允許回廠修改,教給他們技術方面的修正方案,并曾經在昌華資金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,陳總說,“雖然現在是競爭對手,但我心里一直記得他給我的恩。”在我們看來,這更是浙江商人立于全國乃至世界不敗的黃金品質——團結互助。這也是中華精神文明中,可貴的品質之一。
【謙虛好學——“學習國外技術。”】
溫州是個資源貧瘠的地方,很多溫州人都是赤手空拳走出去,他們的姿態可以放很低,但他們的胸懷很大。隨著社會進步,如今的商業發展是需要足夠的知識和科技做支撐,陳建華和他的家人也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,在他們家族當中,上一輩人學歷不高,但對下一輩人很注重知識和能力的科學培養,陳總的晚輩中有6名大學生,2名研究生,和1名博士生。陳總自己也是自學成才,邊做事業邊不斷學習。
除了他個人,他的企業也是不斷學習,不斷提升的,昌華集團和武漢大學、武漢科技大學,有長期的互助合作,陳總說“技術跟不上就談不上發展,我支持搞技術研究的孩子。”昌華每年出一筆數目可觀的獎學金,給武大和武科大的學子,支持他們做實驗,搞研發;而大學教授和學子會將一部分成熟的專利產品轉讓給昌華集團,讓知識轉化為市場經濟效益,助昌華在科技含量上更勝一籌。
如今的昌華電氣,已成為在高低壓輸配電、高壓多功能綜合電能計量、高壓電纜分接、工業過程控制、電能質量管理及高低壓母線干線系統、高低壓斷路器等方面的設備供應商,業務遍及全國各省市,在業內享有聲譽。目前年銷售額4億多元。
經過不斷的開發創新,昌華電氣建立起了行業領先的產品線,近年來有十項次產品獲得國家專利,其中四項產品獲得實用新型專利,六項產品獲得外觀設計專利;有九項產品獲得低壓成套設備CCC認證,七項產品獲得低壓斷路器CCC認證,二項產品獲得母線槽CCC認證,二項產品獲得箱變CQC標志認證。
昌華電氣還與Schneider Electric(法國施耐德電氣)結成Blokset技術及商務合作伙伴關系、與Siemens(德國西門子)結成SIVACON 8PT技術及商務合同伙伴關系,今年起,瑞士ABB也與昌華結成緊密合作伙伴關系。全面引進全球行業領先企業的技術、工藝和質量管理理念,將在高端領域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技術、設備和運行支持。
陳總坦言,我們國家,在技術方面還是相對落后的,但是我們有巨大的市場,我們跟國外合作,也是學習人家的專業技術,現在已經有不少專利技術轉讓給我們。昌華電氣未來繼續向著技術型企業穩步前進。
【吃苦耐勞——“那都是我的財富!”】
溫州人不怕苦,陳建華13歲便開始外出打工,18歲去河南少林寺學武,20歲赤手空拳來到武漢……一路走來,多少苦難已成往昔,如今企業做大了,陳總仍然保持艱苦歲月的很多作風,閑不住,從來都沒有午睡。
包括辦廠之初,他一人兼任廠長、采購、車間主任,推銷員還有技術員,有時候資金周轉不開,他和家人怎么熬過來的只有他們自己清楚,但陳總笑著說,“很不容易,但那都是我的財富!”
讓我們向吃苦耐勞、勤奮勇敢、團結互助、智慧有德的浙江人,溫州人,致敬!